探伤设备资料
早在1951年,美国便申请了远场涡流试验的专利。50年代末,远场涡流检测技术首先被应用于油井套管的检测。但当时由于人们对远场涡流技术机理的认识有限和电子技术设备的限制,远场涡流技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80年代中期,随着远场涡流理论的逐渐完善和实验论证,远场涡流技术用于管道(特别是铁磁性管道)检测的优越性才被人们广泛认识。一些先进的远场涡流检测系统也开始出现。并在核反应堆压力管、石油及天然气输送管和城市煤气管道的检测中得到实际应用。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远场涡流现象不仅存在与管材中,而且存在与导电板材中,由于远场涡流检测不受集肤效应的限制,采用远场涡流对板材检测深度的限制将会大大的降低,因此,通过将远场涡流推广到对导电导磁板材的检测,远场涡流检测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在信号处理方面,远场涡流检测技术与多频检测技术的结合使用,能够有效的将支撑板等干扰信号分离出来。但是,常规涡流检测中对于缺陷的定位比较容易,而由于远场涡流检测中不存在集肤效应及深度方向的相位滞后,因此在缺陷的定位方面还不能象常规涡流检测那样精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我国对远场涡流技术的研究始于80年代后期。当时,南京航空学院和上海材料研究所等单位在远场涡流检测技术的机理研究和设备研制上都有较大突破。南京航空学院还于1990年出版了有关远场涡流检测技术的专辑,系统地介绍了远场涡流现象的机理研究、远场效应的二维瞬态与三维准稳态有限元仿真的计算结果、远场涡流探头性能指标分析,远场涡流检测系统的研制、脉冲激励下的远场涡流现象以及国外在各类管道检测实际应用中的研究成果等,对在我国推广这一先进技术起了先导作用。此后,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等单位研发的EEC-39RFT、EEC-35RFT、ET-556H等型远场涡流检测仪器,对我国远场涡流检测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